编者按:为深入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在全校开展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活动的有关精神,根据学院安排部署,网站将持续推出【能力作风建设之大家做】专题栏目,刊登学院班子、系(室)集体和个人有关提升能力、转变作风的具体做法和行动,以达到示范带动、交流提升效应,营造以强能力转教风促学风的良好氛围,助力学院事业新发展。
“新文科”背景下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
经济管理教学部 薛绯
经济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。通过经济学科的系统学习,学生应该具备从经济学视角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国家战略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,培育学生经世济民、诚信服务的职业素养。在“新文科”建设大背景下,以“能力作风建设年”为契机,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。
拓宽视野,强化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知识方法
新文科背景下,要求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深度融合。经济管理教学部组织教师进一步系统学习管理学、心理学、政治学等知识,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融合交叉,同时鼓励学生学好微积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论与统计学等基础数学课程,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,以满足经济学的数量研究方法用到的很多数学概念和公式,比如计量经济学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高等数学基础。因此,如何挖掘数学概念与数学公式的经济含义,如何将数学工具应用于经济分析,成为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每一位经济学专业老师的能力体现。
挖掘思政元素,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
经济学是一门科学,具有很强的科学性;同时,经济学作为一个社会科学,也有鲜明的价值性。任何一种经济学说都有它的科学性,又有其价值性,都在为一定的群体利益服务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,国与国之间,地区与地区之间,以及不同群体之间,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与矛盾,因此,在授课过程中,要努力挖掘思政元素,要时刻提醒学生,在遇到利益冲突和矛盾时,牢记自己是中国人,牢记自己的国家身份,要有家国情怀。
立德树人,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情怀
经济学是科学,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也非常重要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,常常会出现收入不平等、贫富差距等现象,因而需要关心弱势群体,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。在数字经济时代,当效率优化的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时,就会产生资本与劳动、效率与公平、机器与人文关怀之间的矛盾,企业也需要履行社会责任,不能只是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,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。因此,在授课的过程中,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、道德情操、集体主义精神,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。
鼓励质疑问难,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
以前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课堂和图书馆,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非常多元,互联网、朋友圈、微博也是重要知识来源,但是他们获取的信息比较庞杂,知识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。同时,学生普遍缺乏甄别信息的能力,因此,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。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,提倡批判精神,使学生在质疑、解疑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,要时刻提醒学生,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,要有自己的经济学认知和思考,要有批判性的思维,不能人云亦云,要学会客观地、全面地、本质地看待问题。